橫山家之味

2009040618:03

橫山家之味

開始於一間廚房,母女兩人為家庭聚餐準備食材,母親處理手上的蘿蔔

並且細說蘿蔔可以做哪些料理,而女兒以助手的身份在旁邊搭腔,但卻沒有真正想要學的意圖

廚房裡傳出母女的笑聲、食物的味道,還有準備食材的聲音,而一家之主的父親

只是靜靜的走出他的工作室,走到海邊散步,消磨讓人焦慮的等待~

這是電影《橫山家之味》的開頭,也讓我看到每個家族聚會的剪影,家族聚會

總少不了豐富的家常美食,每位母親都在廚房準備食物,傾注對外居小孩要回來的期待與渴望

對橫山家而言,家人聚在一起是好事,但這一天卻也是10年前意外過世的長子的祭日

整部影片裡充滿著父母對過世小孩的不捨與悲傷、對離開老家在外居住的次子的關心

兒子沒有繼承家業而與父親之間的情感糾葛、以及次子永遠無法取代已過世的哥哥的不快

這些家庭成員間微妙的情感,不著痕跡的在彼此的對話中流露~

 

(次子一家人一起剝玉米粒,也讓次子開始找出與繼子之間的溝通管道)

整部影片以次子來訪的二日為主軸,次子與一位有小孩的寡婦結婚,這一家庭的到訪

讓老母、老爸隔外小心,希望不要對媳婦及外來的孫子表現出任何失望

長女一家人準備改造老爸老媽的房子,過幾年就搬過來與爸媽一起住,大家坐在餐桌和樂融融

但之後從彼此成員間的互動,看到每個家人對別人各有著不同的期望,母親為次子準備新的襯衫

媳婦卻因為婆婆沒有為自己的兒子準備新衣服有點不高興,認為婆婆在排擠外來的孫子

次子不願讓父母知道自己失業,因為當初他拒絕繼任家業做醫生,卻去做了古畫修復師

他不想讓父母看不起他的工作,長女表面上是為了老母老爸不要寂寞搬來老家一起住

心裡卻盤算著老家以後由她來繼承,但這些想法與情緒,都由一句「吃得太飽了」、

「好好吃」等對食物的讚美掩蓋,食物成為家庭裡彼此和樂交流的管道~

(吃飯時每個人都說著開心的話,但內心裡,有著多少的悲傷與辛苦?)

影片裡最讓我心酸的可能是母親追著黃蝴蝶的一幕,在電影開始後,很少看到母親對長子

流露悲傷的情感,但在晚上,當一隻黃蝴蝶飛進客廳時,母親卻開始認為那是大兒子化成的蝴蝶

想要抱住兒子一樣焦急的想要抓住它,雖然只是短短一刻,卻讓我看到一位母親

如何在內心裡思念著去世的小孩,卻為了家族和樂氣氛,很少表現出她的憂傷

看著電影我忽然理解家族聚在一起吃飯為什麼那麼重要,那些看起來平常的家常食物

卻是一家人在幾十年人生路程中,一起快樂、一起悲傷過的味道,當我們再次咀嚼時

雖然沒有言語,我們會了解在過去我們曾互相關心、互相扶持的情感,母親做的菜

永遠有著獨特的味道,如果不是一家人一起品嚐,那道菜的味道也會不一樣

家常菜的重點不在它的食材、它的作法,其實就在於過去我們共同累積的回憶~

這是一部沒有發生什麼重要的事,卻給我們留下很多內容的電影,就像一道加常菜

它的食材與做法似乎很平常,但吃在我們嘴裡總是留下無法忘記的味道,每個角色的對話

都安排的精簡、平常,但在每句對話裡,卻可以聽到背後沒有說出的更深層的情感

電影快結局時,老父母目送兒子一家離開

老父對老母說:下次可能要到新年才能再相聚吧。

次子對老婆說:我們新年是不是就不用回來了?

觀看《橫山家之味》,需要一個品嚐粗茶淡飯的心情,它的第一口不會讓我們的味蕾驚喜

但隨著我們慢慢咀嚼,所有食材純粹的原味,會在口中、心中留下長久不散的美味~


阿部寬飾演硬著頭皮、

帶著妻兒回老家參加哥哥忌日的中年男子。

哥哥當年為了救一名落水男孩而慘遭滅頂,

身為次子的他於是成了獨子。

然而未從父願作醫生、卻當了古畫修復師,加上

娶個帶著拖油瓶的寡婦(夏川結衣),

更讓他不想回老家面對早已存在的心結。

反倒是妻子堅持住上一夜,箇中原因說穿了,

就是禮數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

用「虛偽」來形容這些繁文縟節,未免嚴厲;但「禮數」之磨人,大夥心知肚明。

它既是拉近親族情感的必要儀式,

也常成了擦槍走火的較勁。

作媳婦的,不能像女兒一樣跟老人家撒嬌,

甚至還要幫出言不遜的長輩找台階下。

不過這個看來逆來順受、成功扮好媳婦角色的女人,

卻在得知婆婆只替先生買了新睡衣、

卻沒買她兒子的份時,心裡頗不是滋味,

畢竟她竭盡賢淑之能事,

無外乎希望母子倆不被視作外人看待。

老牌女星樹木希林,再次把一個老媽媽演得入木三分,卻又截然不同。

我們毫不懷疑她張羅美食迎接家庭成員的歡喜心情

(最特別的莫過於玉米天婦羅),

但是當兒子勸她別再邀當年哥哥救起的男孩來參加忌日

母親的可愛與可怕、脆弱與堅強,全給她一次演活了。

但這並不是部悲傷的電影。

  

人性裡的小奸小惡,帶出的是親切真實的百味雜陳。

當飾演女兒的YOU點出父母親的盲點時,

甚至釋放出是枝裕和過去廣被忽略的幽默感。

原生家庭,確實是人際關係中最不由自主的一環,但也因此永遠藕斷絲連。無論是阿部寬保留的童年塗鴉,或是拖油瓶男孩和生父一樣的志向,都道出當中的依戀。

只不過人生路徑不見得符合童年定下的樂天座標,也不該按照長輩規劃的路線來走。

遺憾,有時來自期盼落空,有時則是晚了一步

說出或溝通。但那些已經進入生命、體內的影響,

卻揮之不去。

幾年後,當阿部寬對著自己女兒

說起母親告訴過他的蝴蝶傳說時,

也許想不起故事的源頭,卻自然而然傳給了下一代,不也是一種繼承嗎?

在是枝裕和手裡,

「橫山家之味」變得如首散文詩,由死見生,

淡中見暖,非常耐人咀嚼

對有些人生歷練的成熟觀眾來看,應該更能心有戚戚焉。

 

日本年輕的導演,他所處理的影像卻另具有一種魅力,

是融合生活智慧而形成的。

其實講家庭倫理的影片有很多,

尤其是日片中更是在尋常味道見出真情,

與韓片以催淚加悲慘情節的方式不同。

    影片中一開始就是削蘿蔔的鏡頭,

以特寫的方式去呈現。

陸續以準備家庭料理過程中去突顯媽媽以料理

來維繫家庭成員的互動關係。

接著令人印象深刻應該是如何剝玉米粒,如何炸玉米餅,特寫呈現炸玉米餅是橫山家永恆傳承美味記憶。

蘿蔔與玉米是最平常的食物,也是最家常的。橫山家的媽媽做出一道道家常菜,一一擺上桌,等著餵飽一年才回家一次的兒女們。料理食物,以特寫鏡頭拍攝各種食物,這是家常的、世間的,但是在尋常中見情味。

    另一組影像是走路,爸爸走路、媽媽走路、孩子走路,往橫山家要經過一段有階梯的坡道,爸爸是撐著拐杖蹣跚的走,其他人走著這一條路是一步一步慢慢的往前走,就像人生的路程一步一步走下來,有時有人陪伴,有時是孤獨的一個人。本片日文劇名意為持續走著,並不是「橫山家之味」,中文的譯名不同。各人走路的鏡頭,有中景、遠景,也有背後的身影,運用不同方式去呈現人生的路一直走著。

     日本名導小津安二郎擅長拍攝家庭倫理劇,也是我欣賞的導演。雖然這部電影導演是枝裕和有著小津的溫馨情味,但是我以為他在影像的處理較近侯孝賢(他自言崇拜侯孝賢),與小津運用比較不同。小津的畫面比較安靜,主角以坐在榻榻米中景的方式去處理,景色之呈現是以經過設計的鏡頭相連接。是枝是以不同鏡頭去處理家庭成員溝通的方式。尤其我覺得他處理小孩的情感更敏銳,小孩子無法說明白的寂寞,小孩子之間無心的問話,都是極為貼近生活的。本片有些小孩子影像處理讓人聯想起侯孝賢的「童年往事」、「冬冬的假期」。

兒子與父親之間的寡言,卻又是另一種情感的表達;母親的重覆叮嚀也是一種情感的表達。劇末兒子與媳婦對於一年一次回到老家還是透露著疲倦感,幾年之後,兒子以懺悔心情說出母親不曾坐過他新買的車。家人之間的情感雖深厚,但隱沒在現實狀況之中,還是有力不從心的無奈感吧!

    劇中的媽媽由樹木希林主演,演技精湛,她早就是我欣賞的演員之一,常看日本連續劇的人應該對她不陌生。劇中的媽角色是一個愛孩子的媽媽,為孩子付出,但是她也有怨恨(對被大兒子救起的年輕人)、偏心(媳婦的兒子)。演媳婦的夏川結衣這幾年也活躍於日劇中,但我覺得她長得夠甜美(熟女式的),但是演技上總感覺不能融入劇中人物,就缺少一種「演員」的魅力